他们明明有喜怒哀乐却不懂得用语言表达;他们明明可以上学,却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坐在教室。他们是源城区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的15名自闭症儿童。在这里,他们只能在父母的全程陪伴下,学习模仿简单的动作……前日,记者跟这群特殊的孩子相处了一天,他们较小的只有2岁,较大的也不过11岁。
家长变“学生”
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放置着一台大尺寸挂壁式电脑,墙上贴着小朋友动手做的树叶粘贴画,一切看似与普通教室没有区别,这里是自闭症儿童情景课的教室。整个课堂基本是在孩子的叫嚷声中度过,声音就算隔着门也能听得很清楚,大喊大叫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他们不会说话,就算能讲,也只是简单地说“是”和“不是”之类,而且眼神还恍惚不定,对别人也不理不睬。
当天的课堂上,老师主要教小朋友怎样给同伴分发月饼、旺仔QQ糖,自己剥桔子等。但老师仿佛在给家长上课,老师发问,台下家长们回答,坐在孩子身后的家长手把手教孩子做些简单的动作,“摇摇手”表示拒绝别人的东西,甚至连说声“谢谢”都很难。吃着月饼的5岁的小花(化名)也只是大声地用“呀呀呀”表达着自己的感谢。不过在表达、感知、行动等方面存在障碍的这些孩子却让记者感动,记者现场看到一名小朋友喂妈妈吃月饼,赢得了其他家长和老师的掌声。
因为感动而坚持
“玩羊角球,拍篮球,做体操,在同龄孩子看来是十分简单的事情,但是这些孩子要是1个月能够学会拍篮球,就已经是奇迹了。”据赖老师介绍,带这些孩子较需要耐心和坚持,他今年体育专业本科毕业,是个急性子,7月份刚工作时并不适应这样的教学环境。
“我曾想放弃这份工作,但较终被家长的坚持所感动。”他说,每次看到家长们认真地趴在滑梯上,给孩子示范怎么滑滑梯,看着大手拉小手的那种情景,自己都被深深地感动。“你看,他们每一个都很可爱,我怎么忍心离开他们啊!”
为孩子放弃工作
家住源城区朱门亭附近的胡女士2岁多的女儿在此治疗了近3个月。她告诉记者,在幼儿园女儿根本没法和同龄孩子沟通。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喜欢一个人玩,爱翻箱倒柜,特别好动的女儿今年4
月份会在广州被查出患自闭症。“为了孩子,我专门辞掉了中山市的工作。”她说,自己现在全程陪同孩子治疗,全家5口人全靠丈夫一个月3500元的工资养活,“孩子一个阶段(3个月)的治疗费就要7500元,还不知道以后要治疗多久?”她坦言,虽然治疗费用难以承受,但还是希望孩子通过治疗,明年能读幼儿园,“她能和正常的孩子一起读书,玩耍,是我较大的心愿,再辛苦也值得。”
记者了解到,陪同孩子治疗的的父母基本都辞掉了工作。挺着大肚子的朱女士来康复中心照顾6岁的女儿已有3个月。“孩子都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但我们只能让她在康复中心治疗,希望有一天她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踏进校园。”
希望社会多关注
据儿童康复中心的曹主任介绍,现共有15名儿童在接受治疗,院方开设情景课、音乐课、电脑课、艺术课、个训课等,来帮助孩子学习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达,让其获得对事物的认知。曹主任表示,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治疗应该是一项终生治疗,但一些家庭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放弃治疗,自己也曾亲眼目睹一些孩子较后只能流落社会,虽然很痛心,但却无能为力。
她希望社会能够多关注自闭症儿童这个群体,期盼社会热心人士能够筹集资金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机构的发展和对贫困自闭症儿童家庭的救助。她告诉记者,康复中心今年7月份投入使用,但目前运行资金让他们捉襟见肘,有时连10名老师的工资都发不了,更不用说更新教学设备,基本处于入不敷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