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中心
门诊时间:8:00-17:00 预约挂号>>
一位细心的家长偶然发现,自己家中的小宝贝不停地挤眉眨眼,耸鼻子,扭肩膀,抽动嘴角,踢腿,跺脚……家长以为是孩子调皮、淘气所致,责备孩子之后不仅没有改善,情况反而加重了,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症状。焦头烂额的家长求助于医生,才知道孩子患上了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小儿抽动症(全称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小儿抽动症多发于3-12岁儿童,特征性表现为各肌肉群迅速、反复、不规则的抽动,早期多从面部开始,逐渐波及到全身,严重者喉肌抽动发出怪叫、口出秽语、叫骂等,常有执拗、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古代曾认为这种疾病与神鬼有关,但现代科学已经证实该病是神经回路的传导异常所致。目前西医对这一疾病的治疗主要是安定类药物和阻滞神经传导药物,疗效不稳定,且明显;而中医在这一领域确有独到之处,无论是汤药还是针灸、推拿都很好果显著的报道。 中医一般认为,小儿抽动症的病机归经主要责之于肝肾,其次责之于脾。具体到发病的具体病因,有兼风邪与外感相关者,有兼火邪与情志相关者,有兼痰湿与饮食相关者,不一而足。故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应当前往正规中医院,请医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方用药、用针治疗,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或中断疗程。 轻症抽动症患儿一般不会影响患儿的智能发育,亦不会发展成更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可以不用服药,但应密切注意调护。要则有以下几点: (1)小儿抽动症与小儿的情志(即西医所言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所见抽动症患儿多是敏感、聪慧的儿童,而家长给予他们的关爱较少,或是只满足物质要求而不关心儿童的情感要求。有的患儿自觉只有在发病时才有受到家长关爱的感觉,潜意识中自我强化症状;有的患儿则对家长有严重的畏惧心理,家长的训斥会使病情明显加重。患儿家长亦需要调整心态,不能在患儿面前体现出非常焦虑、紧张的情绪、反复询问孩子的感受,更严禁打骂、指责患儿。当孩子发病时,应当尽力分散他的注意力到其他方面,这将有助于病情的减轻;增加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向孩子的老师们交待病情,争取老师的配合及帮助。 (2)减少不良刺激因素。有研究表明,可口可乐、咖啡等兴奋性饮料和辛辣、海鲜、羊肉等发物会使症状加重,应当禁食。脾虚症状明显的患儿,肥甘厚味亦是所忌,建议多食用粗粮、豆类、粥类、蔬菜等清淡食物,并改正患儿的挑食习惯。生活方面,不要让患儿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尤其是强刺激类),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另需适当减轻患儿的学业压力,少去或不去课外辅导班或以音乐、美术等兴趣班替代,这有益于患儿病情的恢复。 较后,笔者贡献轻症抽动症患儿实用小药膳两则与诸位分享: 1、乌梅菊花茶:适用于肝火旺的患儿,可见性格急躁,舌色鲜红,常有口腔溃疡、面部痤疮等。组成:乌梅10个,菊花半两,代茶饮(可稍加冰糖调味)。 2、莲子大枣粥:适用于肝实脾虚的患儿,可见性格烦躁或易焦虑,舌尖红,苔水滑,胃口较差。组成:莲子半两(去心),大枣12枚(去核),加大米三两熬粥食用(患儿痰湿较重者改用小米或绿豆)。 抽动症状有很多,注意生活细节 抽动症起病36个月以内,以幼儿或学龄期的儿童为主。发病初期,以面部抽动为主,如眨眼、挤眉、缩鼻、咧嘴等,有些患儿的抽动部位隐秘,家长很难发现,如肚子抽动、痉挛等。而后,随着病情的加重,抽动部位有简单的面部抽动开始向四肢躯干叠加或交替,出现点头、摇头、扭颈、耸肩、甩手、绞手指、踢腿、踮脚、爬行、走路姿势异常等。患儿可由面部抽动转变为四肢抽动,或面部抽动和四肢抽动共存等。部分患儿的抽动症状发展到一定时期时,出现秽语症状,如话语紊乱、咬字不清等,常发出单音节的语气词,部分患儿有骂人、口出秽语等现象。